原標題:
澳門的文學是流動的文學
澳門的文學是流動的文學,也是漂泊的文學,。流動,,是因為天南海北的文人騷客東來西往,留下了不少筆墨,。漂泊,,是因為從前即使長住在澳門的人,也當自己是旅居,。對于華人移民來說,,澳門回歸祖國之前,他們對故鄉(xiāng)的感覺近在咫尺,,遠在天邊,;而對于葡萄牙人,生活在這片土地上,,故鄉(xiāng)則更加遙不可及,。正因為源于對故鄉(xiāng)的思念之情太濃太重,無論是華人還是葡萄牙人,,都有說不盡道不完的鄉(xiāng)愁,。
英國詩人奧登曾稱澳門為“天主教歐洲的一棵野草,非葡非漢”,。與其說“非葡非漢”,,不如說“又葡又漢”,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澳門多元文化的特點,,這也是當今澳門打造“以中華文化為主流,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”的背景。如果將澳門比喻成一個文化符號,無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,,都很容易識別,、讀懂和接受。如果我們將這個符號做大做強,,用西方人能接受的方式,、聽得懂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,澳門將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,,成為向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基地,。
3月29日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“萬水千山總是情——歡迎港澳作家回家”活動在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館啟幕
今年3月份,,中國作協(xié)舉辦“歡迎港澳作家回家”活動,。歡迎儀式上,我百感交集:“感謝娘家的精心安排,,我們終于名正言順回家了,,理所當然回到溫暖的家。2014年我們組織澳門作家來北京訪問時,,就倡導澳門文學要回歸祖國文學大家庭,,回歸主流。10年后的今天,,我們終于可以自豪地說,,我們是中國文學大家庭名副其實的一分子。”
事實上,,我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這個大家庭,。無論是回歸前還是回歸后,澳門文學人的心和祖國都緊緊相連,;雖然離開祖國的懷抱很久了,,但澳門人與祖國一直同呼吸、共命運,。此乃鄉(xiāng)愁之源,。
文學是最能觸動深層情感、引起共鳴共情的文化表現(xiàn)形式,。2017年我們倡議構(gòu)建粵港澳大灣區(qū)文學,,其目的就是要搭建一個平臺,推動粵港澳三地文學界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,,增強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,,積極參與人文灣區(qū)建設(shè),共同書寫大灣區(qū),,以期建立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,、價值認同和身份認同,,增強港澳同胞的家國情懷。同時,,通過這個平臺,,使得港澳作家更好地融入中國文學大家庭,并為中國文學更好地走向世界貢獻港澳的力量,。
俯瞰澳門
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,,我們相信,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港澳文學,,能夠更好地豐富中國文學,增強中國文學的多樣性,。港澳“背靠祖國,、聯(lián)通世界”的特殊地位和“一國兩制”的特殊優(yōu)勢,可以為中國文學增加國際話語權(quán)發(fā)揮獨特而關(guān)鍵的作用,。我們還相信,,假以時日,粵港澳大灣區(qū)文學一定會成為中國文學的一面鮮艷旗幟,,也會為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徑,,為構(gòu)建全人類共同價值尋找一個有效的模式。
(作者系澳門文化界聯(lián)合總會會長)
微信編輯:王泓燁
二審:許婉霓
三審:李曉晨